今年全省能源领域春季集中开工的重点项目中,我市重点建设的吉林建龙热回收焦炉余热发电项目也在其中。随着一批能源项目、产业项目全面实施推进,我市统筹生态、发展与民生,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举措更加稳妥有序。
(相关资料图)
发展需要消耗能源,会增加碳排放;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持续削减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了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聚焦能源生产和消费重点领域,我市制定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工业领域碳达峰、城建建设碳达峰、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助力降碳、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碳达峰试点示范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立足建设生态强市目标,我市围绕“碳达峰十大行动”谋划了一系列重大项目,明确了力争在2030年以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路径和举措。
绿色能源上量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我市制定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在保障能源安全前提下,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
全市统筹开展“风光”资源详勘,确定整体最大开发容量。蛟河市5.12万千瓦和舒兰市4.22万千瓦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进展顺利。全面启动其他县(市)区5.99万千瓦风电和6.34万千瓦光伏项目前期工作。利用采煤沉陷区适宜土地发展光伏,积极申报龙潭区、蛟河市采煤沉陷区光伏项目。15个中小企业自发自用光伏项目和100余个户用光伏项目完成备案。
减少未来可能出现的碳排放量,推动产业项目与绿电联动建设也是我市降碳的有力一招。
依托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与吉林油田风光发电项目联动实施,其新增用电全由吉林油田绿电保障,有效降低碳排放。
电力供应需要持续稳定的电流电压,而风光发电受天气因素影响很大。没关系,抽水蓄能项目能够充当“充电宝”和“稳压器”。
抽水蓄能在技术成熟度、经济效益和规模效应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是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我市发挥水能资源和电力负荷优势,积极谋划实施千万千瓦级抽水蓄能工程,共包括10个抽水蓄能站点,规划装机1210万千瓦,总投资683.5亿元。目前,装机30万千瓦的白山抽水蓄能电站已建成投运。
全省“山水蓄能三峡”工程标志性项目、总装机120万千瓦的蛟河琵河口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今年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这是我省建设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标志着中国首个千万千瓦级抽水蓄能基地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更好地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提高供电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多子布局,产业集聚。我市推动将7个抽水蓄能站点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储备项目”,其中,蛟河天岗、舒兰榆树沟、桦甸木箕河等抽水蓄能站点正在争取纳入国家抽水蓄能“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
秸秆是可再生生物质能源。我市加快秸秆能源化利用,依托舒兰东晟和磐石宏日两个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船营区搜登站镇和磐石红旗岭镇等15个生物质直燃锅炉项目、舒兰聚烽和永吉东晟等18个成型燃料加工项目,年消耗秸秆51万吨。目前,我市新布局的9个生物质锅炉集中供热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传统能源转型
我市是老工业基地,集聚了大量重工业企业,源头把控,节能减排、变废为宝是降碳重要路径。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坚持节约优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调控制度,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水平提升,已在全市形成共识。
冬季取暖需要消耗大量传统能源。我市入选“国家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实施城市”,实施新型清洁能源供暖、节能降碳重点工程,有序开展散煤替代工作,逐步削减小型燃煤锅炉、民用散煤用煤量,实现重点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以地下污水为原料的东市清洁能源项目供热部分今年2月份已经试运行,制冷部分将于7月份投入运行。该项目冬季可为东市场商圈19.4万平方米的面积供热,夏季为11万平方米制冷。这个作为东市商圈升级改造的重点项目,可实现废弃资源二次利用,大幅降低煤耗。
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升级改造,对标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全面开展节能诊断。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煤电等行业积极推广使用高效制冷、先进通风、余热利用、智能化用能控制等环保技术,推动既有设施绿色低碳升级改造。
我市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组织审批部门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从源头推进节能降碳。按照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各地严控新上耗煤项目,对确需建设的耗煤项目,严格实行煤炭减量(等量)替代管理,推进现役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和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加快实施国能吉林热电厂等容量替代项目和怡东热电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工程,推进煤电由主体型电源向调节型电源转变。
留心观察不难发现,吉林松花江热电有限公司高大的烟囱内不再排放以水蒸气为主的“白烟”。去年,该公司历时6个月建成了三期机组烟气余热回收项目,这是国内首套设备最先进、容量最大的余热回收项目。项目主要原料就是曾经被排放掉的高热“白烟”,每年可回收热量132万吉焦,相当于增加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节省5万吨标准煤。
和松花江热电一样,吉林石化公司余热回收利用、磐石建龙节能减碳富余煤气自备发电、吉恩镍业节能改造、金隅冀东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也在加紧步伐,项目全部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碳。
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替代传统燃油、提升终端燃油产品能效、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到2025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1399.88万吨以内,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43%左右。
产业绿色升级
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我市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支持传统行业绿色低碳改造,助力化工、冶金、建材行业碳达峰。
还以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为例。其建成后在清洁能源替代、装置能耗降低、能源梯级利用、余热资源回收均有新突破。各装置采用新型环保设施,原料利用率更加充分,能耗更低。围绕这一项目,我市加快“减油增化”步伐,实现化工与冶金建材、化纤、新能源、医药等产业集聚协同发展。到2025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982万吨,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
吉林建龙150万吨/年清洁型焦化项目是钢铁行业余热资源循环利用节能降碳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投产。项目全面达产后,企业年新增发电量12.9亿千瓦时,年节能约15.8万吨标煤,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约78.5万吨。
以磐石新型建材产业园为重点,我市加大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力度,推动绿色建材评价认证,推广节能技术设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现节能增效,减少生产过程碳排放。
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同时,与新能源领域高度相关的先进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市聚焦包括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等在内的“六大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培育以吉林化纤为龙头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与制造,加快建设4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打造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华微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基地等众多项目加快推进。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绿色能源、绿色产业蓬勃兴起,绿色发展理念正在对各行各业和日常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通过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我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将取得明显进展: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和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重点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以新能源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我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7%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达到预期目标。
“十五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实施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初步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进一步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争取达到2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我市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温月 松花江网编辑 孙桂芳)
标签:
要闻